《29+1》七次方
其實我唔係第一次睇舞台劇。我睇舞台劇的次數,比起真正的劇場 fans 少很多,但比起很多身邊的朋友,都要多。
從前有一種感覺,覺得舞台劇「咪又係一咋人係度做場戲,咪即係好似電影咁一咋人做場戲出來」,然後就好似好 logical 咁諗「電影七八十蚊一張飛,又有電腦特效又有讓子彈飛 ; 舞台劇坐底百幾蚊張飛仲要坐山頂見到啲人細細粒,俾到成三百蚊先會有好位坐但三百蚊喎,咪又係做戲!」
但參與過舞台劇有關的工作之後,見識過整個舞台劇從無到有,從一班人圍坐一起還未有概念到終於要「有你無理一定要演好佢」的開演的過程之後,感受變得非常不同。見過好的舞台劇,差的舞台劇之後,對比感受更強烈。
因為工作的關係,翻看過一大堆有關《29+1》的劇評。讀過大家對《29+1》的讚賞之後,對《29+1》很有期待,但同時亦有一點兒畏縮。畏縮甚麼呢?還是一句老掉牙的「我害怕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」,有時候我知道自己的脾性,看電影看電視劇看舞台劇看演唱會看甚麼都好,都要「留一手」。但始終嘛,那一道概念「能重演七次,而且還能越做越大,而且還能有那麼多觀眾支持,總有原因的」也是自己想出來的,怎會不高期望呢?同一套劇,能從小小的劇場做到「也算是舞台劇界的『紅館』」APA 歌劇院,有一種肯定已經賦予在內。怎會不期望呢?是很難抑壓的期望。
終於,今天能夠入場看了,雖然只能在 late-comer point 入場。
觀後感:我的門票價值$330,但我願意付$660去看一次。
我很喜歡Kearen飾演林若君的時候所做的 presentation. 那一瓶甚麼甚麼 Moisture Liposome Primordiale Titanium Cream 吧,我要一瓶(嘿嘿)!至於她論述女人踏入三十歲後的自身和社交會變成怎樣怎樣的時候﹐感受不深但心中明白﹐或許是我身邊的女性朋友頗多的關係吧。
我想說說的是,我最傷感的地方,並不是大家都忍不住抽泣的「林若君跟爸爸對話」的那一幕,噢,那一幕,「嗶」一聲長響的時候,雖然我已經知道劇情了,但心中還是緊了一下,呼吸還是停了一...而是 Fiona Apple 唱著 Across the Universe, 林若君一邊抹檯,一邊一臉期待,一臉幸福的跟自己的男朋友,輕輕的訴說著自己的毅然辭職的事兒,然後柔柔的跟他說想他多留一會的時候,還有那些對以後二人生活的憧憬的時候,男友跟她貌合神離的對答。
可能是大家還在陶醉黃天樂的愉快心情吧,男友每一句毫不專注的對答,都換來觀眾的輕輕歡笑,笑他們好像在對話,但其實自說自話。但那一刻,我的心,非常難受。我想起自己的經歷,我想起曾經有一段感情,也是天南地北無所不談,但後來呢?唔...
到後來只剩下林若君一個在舞台上孤獨地對著空氣說「好呀...好呀...」的時候,我已經忍不住了。
到最後一幕,看到後台巨型的佈景的時候,看見漫天飄雪的時候,我呆住了。那只是一個佈景而已,而且我已經聽說過會出現的了,但竟然能夠那麼打動到我的心窩。
比較驚喜的,是最後播放《29+1》大募集。那不再是林若君或黃天樂了,不再是劇中虛構的角色,而是活生生的例子了。又再一次被打中心窩。
唔,很「行貨」也要說一句:好好睇。
Kearen,祝你的《29+1》做到第十七次方都場場99.5%爆滿,場場 good show!
p.s. 由於小弟的工作與前台關係密切,如果是「超級癲喪勁」爆滿的話,前台真係會人都癲架。真架。信我啦,真係架。真架。